习近平贺信肯定中新社坚持为侨服务 引海外侨胞热议******
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(记者 冉文娟)七秩芳华,中新社向海外侨胞发出了一封封及时、温暖的“家书”;岁月更替,中新社以侨为桥,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。
9月23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。连日来,贺信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发热烈反响。
习近平在贺信中肯定中新社建社70年来“坚持为侨服务”。对此,旅居匈牙利30多年的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深有感触,他称中新社是陪伴自己海外生活的“老朋友”。
“早年间信息相对匮乏,在海外获取祖(籍)国的准确消息不易。中新社的新闻报道让我们及时了解中国最新动态,打开了一扇窗。”陈震说,这些年中新社的新闻产品越来越丰富,但“为侨服务”的初心不改,始终关注着华侨华人的生存境遇,为侨胞权益发声,建设“精神家园”。
“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中新社多次报道侨胞抗击疫情、同舟共济的故事,为华侨华人在住在国抗疫注入正能量,带来信心和力量。”陈震说。
“多年来中新社是我在美国关注最多的媒体之一,每每看到中新社报道,都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。”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乐桃文说,不论是向纸媒提供文图稿件,还是拓展网络报道,再到近些年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,中新社的新闻产品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乐桃文说:“几十年来,中新社一直关注着侨胞,心贴着侨胞,团结、服务侨胞,深受大家喜爱与推崇。”
习近平肯定中新社为“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”发挥了积极作用,并希望中新社为“推动中外文明交流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”。
“中新社的报道展现了伦敦唐人街的繁荣发展,提升了在英华侨华人形象,促进了中英两国友好交流。”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说,中新社以多种方式关注和报道一年一度的伦敦华埠新春庆典,提升了活动影响力,也加深了英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。
他表示,伦敦华埠商会未来将继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,传播中华文化,推动中英两国人文交流,“诚挚希望能和中新社一起努力,为两国友好注入更多正能量”。
“中新社的报道平实、接地气,在海外读到尤其亲切。”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曲欢说,期待中新社未来挖掘更多韩中两国友好交流的故事,增进彼此了解,推动两国民众情感共鸣,心灵相通。
在当前百年变局的新形势下,海外华侨华人作为跨文化人群,其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。澳大利亚澳华文联主席、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本土化传播,艺术团创作的许多文艺作品在中新社旗下的“侨宝”客户端平台展示,得到了广泛的传播。
他说,“中新社搭建的平台,助力我们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,也鼓励我们探索创新,深挖中华文化经典中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,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服务当地。”(完)
【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⑰】重庆:持续绿色转型******
【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⑰】
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
“我们一期的6条生产线今年将全部建成投产,还将启动二期24条生产线的建设。”1月7日,位于重庆涪陵高新区的卡涞项目施工现场,设备调试安装和厂房室内装修正有条不紊地进行。杭州卡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姜帆介绍,总投资10亿元的涪陵卡涞项目全部完成后,每年将生产300万件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,成为涪陵新材料产业的新引擎。
2022年底,重庆市经信委发布《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名单》,涪陵高新区以动力电池系统、轻量化部件为特色入选创建名单。
同样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吉利涪陵12GWh动力电池项目,施工场面热火朝天。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“动力心脏”,其品质直接决定整车性能。该项目规划面积480亩,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,是全市百项重点推进项目之一。
2022年12月29日,重庆市委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,明确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持续推进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发展等七方面的重点任务。按照《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(2022—2030年)》,涪陵高新区已引进吉利涪陵12GWh动力电池、卡涞科技、达新半导体6英寸IGBT晶圆产业化等项目,着力打造涪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,助力重庆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、新能源化、高端化、绿色化转型发展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9日 01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